赏析 注释 译文

仙吕·一半儿·题情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

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簌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银台灯灭篆烟残,独入罗帏掩泪眼,乍孤眠好教人情兴懒。薄设设被儿单,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

多情多绪小冤家,迤逗得人来憔悴煞,说来的话先瞒过咱。怎知他,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如云的乌黑鬓发好像堆积的鸦羽,微露的小脚莲步轻移,红色的纱裙沙沙直响,这可不是那些卖笑女子可比。笑骂你一声俏冤家,一半儿是情怀难以承当,一半儿是闹着玩耍。

碧纱窗外寂静无声,他竟然跪在床前急着要亲我。我骂了个负心郎就回转身。虽然我的话儿含有嗔怪之意,一半儿是推辞,一半儿是肯定。

银台灯已熄灭,盘香的烟缕已快要燃尽,他离开了房间,我一个人含着两行清泪走向冷清清的罗帏床帐。突然变为独处,孤枕难眠啊,真叫人无情无绪。被子单薄,带着点点温暖又增添丝丝寒意。

这个多情多绪的小冤家,生生地把人家挑逗得极度憔悴,见面时总是说好听的话语哄我。又怎么知道他,有多少话真实,有多少话虚假。

注释
仙吕:宫调名。仙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一半儿:曲牌名,即《忆王孙》,末句嵌入两个“一半儿”。
堆鸦:形容女子头发乌黑光泽如乌鸦的羽毛堆拥,谓发髻整齐。
金莲:喻女子之足。典出《南史》卷五《齐本纪下·废帝东昏侯》:“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簌:象声词。
绛纱:指红色的纱裙。
墙外花:喻指迎人卖笑的野妓。
俏冤家:对女情人的昵称。
难当:赌气,难以承当。元人俗语。
碧纱:指碧绿的纱帘。
篆(zhuàn)烟:炉香燃时升起的烟缕。
乍:忽然。
迤逗:挑逗、引诱、撩拨之意。
煞:很,极甚。▲

创作背景

  《一半儿·题情》这组曲一共四首,收入元杨朝英辑《太平乐府》、明蒋一葵编《尧山堂外纪》。组曲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其中第一首有人认为是白朴所作。

赏析

  这支脍炙人口的组曲,被誉为元人乐府中的佳作。它是以同一曲调,调各一韵,重复填写,离之则独立为四,合之则融而为一,是散曲中一种常见的体式,叫做“重头”。

  第一首曲子描绘了一个少年在看到那个美丽的少女时心中涌动的情感波澜,描绘了他与少女相会后所感受到的愉悦和欣喜。曲中详细描绘了少女的绝美容貌,展现了她举止间的温柔和安静的优雅气质,通过她的外貌展现了她内在的秀美,通过她的娇嗔和多情的神态突显了她的美丽。这支曲子的妙处在于,一二句连续使用了“云鬓”、“雾鬓”和“堆鸦”三个形象的比喻来赞美少女头发的茂密、松散和乌黑,表现了动态美。而当她微微露出“金莲”,以及挪动“金莲”时,那“绛纱”的裙子发出簌簌的声响,则又表现了动态美。从头部到足部,从静态到动态,少女的美丽无处不在,这逼真地表现了男主人公内心的热烈情感。

  第二首曲子以少女视角描绘了少年的鲁莽行为,然而鲁莽中蕴含着痴情,痴呆中又显露出慧根,使人既无法痛恨,又不忍心责怪。这表现了关汉卿的小令善于利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描绘场景并抒发情感的特点。曲子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刻画了一对情侣之间感情的交流。在四处无人、一片寂静的情境下,一个跪在床前,渴望亲近对方;一个责骂对方负心,看似愤怒,实则“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这寥寥数语,既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小纠纷,也揭示了他们之间的深情。最后一句,将少女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她既有羞涩和矜持的一面,又有深情和大胆的一面。少女的半嗔半羞、半推半就的神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第三、四首曲子描绘了这对情侣生活中微妙的情感波动。夜幕降临,距离拉远,女主角在“才欢悦,早间别”的孤寂中挣扎,重新陷入痛苦。熄灭的银台,消散的宝鼎,一幕幕往事在心头闪现。面对无奈,她含着清泪走向冷清的罗帏,“情兴懒”、“被儿单”的感觉袭来。在回忆与苦闷中,她想起了那个“多情多绪”的“小冤家”,那些半真半假的私房话,引得她魂牵梦绕,使她腰瘦带宽,充满烦恼与哀怨。这里的“小冤家”与上文的“俏冤家”相映成趣,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充分展示了关汉卿散曲“造语妖娇”的特色,正是贯云石所称赞的特点。▲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7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猜您喜欢

游三洲岩

曾丰曾丰 〔宋代〕

南中岂无岩,三洲盖其杰。
朅来五羊初,满听行人说。
今乘急雨游,吾屐不遑蜡。
遥观似舜峰,近视疑禹穴。
数轩腹空洞,十丈口谺豁。
恍焉入其间,眼乱欲生缬。
宽处晃如堂,狭处黝如闼。
弯跧角门隈,屈曲磴道劣。
土膏兀参差,形象鬼塑湼。
人立双足欹,兽卧半身没。
斑烂旋洑文,钩锁玲珑骨。
伏撑突如栌,斜拄岌如棁。
倒悬云乳凝,上溜井花冽。
地空声殷雷,石卤色蒸铁。
暗中渥微明,圆处留小缺。
倒指数不胜,百怪千万谲。
游人得娱嬉,造物费曲折。
静言万物初,含气如聚沫。
流者气之融,峙者气之结。
时于融结间,故故出奇绝。
巨灵盘古机,虽妙不容测。
要之幻虚空,无乃等戏剧。
居人玩视之,过客三叹息。
濂溪舣行舟,眉山税归辙。
篮舆相踵来,潇洒祖无择。
三公走龙蛇,千载磨岁月。
夫谁四三公,吾学亦云末。
引杯酌髯丞,未老其勿辍。
朝夕神所游,古今理之窟。
从渠好事人,而酷嗜尤物。

二绝寄章氏女子

郑刚中郑刚中 〔宋代〕

益昌春晚百花开,骨肉今朝对酒杯。
共说相思悲复喜,就中怜汝不同来。

送信讲师

陆文圭陆文圭 〔元代〕

过士脱名检,高人落林丘。
骨性未应殊,作用科不侔。
讲师得三昧,宗学贯九流。
曾对树说法,解使石点头。
劫火焚地水,慈云认公楸。
报恩心种种,阅古事悠悠。
香火三生顾,因缘再世游。
文辞重柳请,衣服许堤留。
刀勒翻短褐,博雅惚前修。

潇湘八景画·潇湘夜雨

朱瞻基朱瞻基 〔明代〕

浓云如墨黯江树,九疑山迷天色暮。
苍松岩下客维舟,鱼龙鼓舞飞烟雾。
但见长空风雨来,势与云梦相周回。
三湘淋漓泻银竹,七泽汹涌翻春雷。
长江横绝巴陵北,一水悠悠漾空碧。
洪涛巨涨顷刻中,虹桥隐隐无人迹。
前溪遥见野人家,槿篱茅屋半欹斜。
高楼谁得江湖趣,坐听潇潇对烛花。
隔浦钟声来远寺,晓色苍凉喜开霁。
青天万里白云收,满目湘山翠欲流。

送萧行人汝和还京兼答丘给事懋实见寄

谢榛谢榛 〔明代〕

柳花飞尽使车还,肯向王程有醉颜。海峤春云征战里,河梁晚照别离间。

旧交青琐每同赋,老愧沧洲长自閒。梦寐相逢论谏草,不知身世隔关山。

挽吴明可给事

陈傅良陈傅良 〔宋代〕

忆上诸生谒,公方薄恙侵。
欣然蒙絮帽,恨不醉花阴。
自说看人熟,相期晚岁深。
半天苍岭雪,回首为沾襟。

寄弟衮

陈襄陈襄 〔宋代〕

作诗寄弟衮,写我心之幽。
比闻堂上安,读书可优游。
昨者得兄书,言汝看蔡侯。
蔡侯宝君子,小善固所收。
知汝言可否,果闻书相酬。
蔡侯读吾策,言语何赘疣。
吾言至草略,闻说畏可羞。
昨又得汝书,嗟汝诚拙谋。
自言已可进,曾知易春秋。
人不患无位,患己德不修。
古人亦有言,富贵焉可求。
吾初将移任,将白高与刘。
恐人不我知,自后遽止休。
前时陆通判,令我速置邮。
吾诚欲求之,岂自无舌喉。
奈何不为耳,死县城垂直钩。
自吾到山冶,于物无侵牟。
小民得辛苦,稍稍知饶优。
官家足厚利,私亦不怨尤。
福哥卖银矿,军人却首偷。
案成被官杖,鞭箠见血流。
私恩重血肉,官法难庇庥。
此奴实痴戆,教诲不转头。
吾心不乐此,疾病苦未瘳。
淹忽两月馀,读易未一周。
夜思梦还家,朝食不满瓯。
为吾告兄长,选试在今秋。
汝姑事恬尚,不忘在轲丘。
寿姊可出嫁,言容常婉柔。
教招宁螺妹,掺掺缝衣裘。
无令泽孙散,照管六与留。
吾归见汝时,一一诉所忧。

青骢白马

胡应麟胡应麟 〔明代〕

青骢白马娇成群,往来蹀躞如浮云。系马高楼石城下,三百青铜莫论价。

七香炯炯并马行,卢家少妇车相迎。郁金堂前双紫燕,白马青骢暮相见。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赠杜介(并叙)

苏轼苏轼 〔宋代〕

元丰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几先自浙东还,与余相遇于金山,话天台之异,以诗赠之。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
松风吹菵露,翠湿香袅袅。
应真飞锡过,绝涧度云鸟。
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
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
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
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
杜叟子何人,长啸万物表。
妻孥空四壁,振策念轻矫。
遂为赤城游,飞步凌缥缈。
问禅不归舍,屡为瓠壶绕。
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
我梦君见之,卓尔非魔娆。
仙葩发茗碗,翦刻分葵蓼。
从今更不出,闭户闲騕袅。
时从佛顶岩,驰下双莲沼。
© 2023 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