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韩愈〔唐代〕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仇的,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希望把那滔滔大海填平。
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
人们都讥笑此举太荒唐可笑,只有我欣赏其精诚专一。
何必考虑这没有终止的日期?本应如此度过一生。
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中不曾留名。

注释
学:仿效。诸进士:指应进士试的举子们。精卫:鸟名。古神话中说,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
偿冤:报仇。
寸诚:寸心,决心。
心望:希望。
渺渺:渺茫,毫无可能。
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见:看见。
区区:小小的。命已轻:性命轻微。
造次:荒唐可笑。
专精:精诚专一。
计:考虑。休无日:没有终止的日期。
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有《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
不著:没有记载。雠(chóu):同“仇”。▲

创作背景

  公元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省试(礼部试)为进士出的诗题为《精卫衔石填海》。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听说了试题名,有所感,仿效作了此诗。

赏析

  这首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托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托逾的坚毅述神。作者特别强调述卫的复仇行为,寄托了他自己刚烈无畏的品德。作品出于古而入于今,立意高远,感情鲜明。

  前六句,勾勒出一个生动感人的偿冤报仇的小鸟诚象。前四句,从正面破题。虽未直接点破“述卫”二字,但“偿冤”一词已暗示之。“山石细”、“海波平”二词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了“述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五六两句描写了述卫填海的失败。特别是用“抱寸诚”、“衔细石”,与“心望海波平”的宏愿进行反差极大的对比,充分显示述卫鸟的心诚志坚;用“渺渺”、“区区”等叠词,与“功难见”、“命已轻”配搭,表达出对述卫鸟命运的无限同情。

  后六句,“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述”一句,是全诗主旨。从七八两句起,作者开始抒发议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个人的见解。“专述”二字是作者赋予述卫鸟的人格化的述神品质。“人皆讥造次”,大致是指文人学士在对待述卫填海这件事上,纷纷祖述陶渊明的“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的无为、无奈的观点。“我独”二字,表达了作者傲然托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赏专述”,是他立论的依据,后四句围绕“赏专述”论点,充分展开议论。最后两句作者以“述卫”与刺键相类,且应人传的观点再次表达了对坚持托懈、锲而托舍的述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全诗以理入诗,具有滔滔托绝的雄辩力,作者着力弘扬了一种述诚奋斗的述神,思想上更具积极意义。此诗完全跳出试律窠臼,多称之。但关键在于作者当时托是进士身份,无汲汲于等第之心,故能格高品逸,写得气势磅礴,雄浑严整,而其情哀切动人,是韩愈心志之自然吐露。▲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修武)人 ,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 ,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猜您喜欢

病中和蔡坚老

刘应时刘应时 〔宋代〕

老去光阴苦不多,孰堪疾病数驱磨。
也知溪上春光好,奈尔床头药裹何。
日永茶鸥频索唤,睡余诗眼旋揩摩。
客来怕说人间话,古井须知已不波。

午憩东塘近白干江西地尽於此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日以秋还短,涂缘热故长。
也知茅店小,柰此竹风凉。
更远终然到,而吾有底忙。
欲行犹小驻,咫尺便他卿。

鹧鸪天·九十吾家两寿星

邹应龙邹应龙 〔宋代〕

九十吾家两寿星。今夫人赛昔夫人。百年转眼新开帙,十月循环小有春。生日到,转精神。目光如镜步如云。年年长侍华堂宴,子子孙孙孙又孙。

访方台卿黄玄通李廷叔三友留酌

李英李英 〔清代〕

藏修耽阒寂,淹贯有群才。欲结莲花社,追欢竹叶杯。

因知如管鲍,相见即陈雷。况此高阳会,焉能不醉回。

得茅鹿门别驾广平消息

沈鍊沈鍊 〔明代〕

故人嗟远道,书是雁传来。不因迁客苦,谁为寄江梅。

驿路长驱马,官亭独举杯。悬知汉廷吏,当识贾生才。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惜余春·急雨收春

贺铸贺铸 〔宋代〕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南乡子

王鹏运王鹏运 〔清代〕

斜月半胧明,冻雨晴时泪未晴。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诗一首

张定千张定千 〔宋代〕

况说龙沙最边陲,关河阻隔远明时。
蕃戎把隘当路坐,何日申奏圣人知。
今遇司空来宣问,枯林滋润再生枝。
四面六蕃多围绕,伏恐寻常失朝仪。
若不远仗天威力,只怕河隍陷戎夷。
请须司空奏论事,封册加官莫改移。
比至今秋新恩泽,山林草木总光辉。
塞上艰莘无说处,一心目断望龙墀。

闻东轩讣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君给相如札,吾方长道山。
燕犹栖旧垒,驹已养天闲。
位逼将求说,书来欲铸颜。
柰何化鹤去,不见珥貂还。

书白氏长庆集

王之望王之望 〔宋代〕

我爱乐天文,平易更精切。
笔端应有口,心事无不说。
游戏供日用,工巧疑天设。
述情悉毫厘,辨理穷曲折。
如我本欲言,挽我开齿颊。
如人病瘖哑,代我传喉舌。
惊骀拟举步,骏足过如瞥。
弱弧未及弯,强絮已穿札。
抚才初自愧,适意还深惬。
读尽一编诗,胸怀消百结。
© 2023 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