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坡羊·未央怀古

张养浩 张养浩〔元代〕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注释
未央:汉朝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
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
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
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
闲坐地:闲坐着。▲

赏析

  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自然想到了这座宏伟宫殿的营造者,那些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大汉帝国江山的开国元勋们,尤其是被刘邦称为“人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即世称之为“三杰”者。此三人,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让不绝于粮道”,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被封公封侯。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中吕]《喜春来》)而壮志未酬;张良和韩信,为刘邦开创天下,尽心竭力,建立殊勋,然而当刘邦坐稳皇帝之后,前者被迫急流勇退,后者被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之中。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双调]《水仙子》),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下面“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应颠倒一下先后次序去理解。作者登上未央宫遗址那高大的土台基之上,举目四望,心胸顿时为之开扩,刚才那种略带伤感的意绪倏然逝去。关中真乃帝王之乡,金城千里,三杰的英名和事业,好象使壮美的山河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鉴赏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 一句写的是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想到“三杰”,将兴汉到治汉的历史概括出来。感情至浓,是敬佩、赞美、欣赏的语气。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作后勤保障,从未拖过大军后腿,为刘邦解了后顾之忧;韩信足智多谋,将兵多多益善。当时臣忠主信,各尽其能。对比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而壮志未酬;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

  “见遗基,怎不伤悲!” 一句写的是诗人见到“三杰”曾立功建业“殷勤纳谏”的处所未央宫,而今只剩下一片废墟,感到悲伤。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这里赋予山河以浓重的感情色彩,好像山河显示出的是“三杰”的英雄形象,表明了“三杰”的业绩与关中山河并存天壤。这句警句充分表现出作者对“三杰”的热烈赞扬与崇高的敬意,也蕴含着“鸟尽弓藏”的愤慨。

  “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写的是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创作背景

  该曲子大约是张养浩于公元1329年(元文宗天历二年)在陕西救灾期间所写。

张养浩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猜您喜欢

御街行 其二 元夜踏灯词,和徐夫人燕京元夜韵

董元恺董元恺 〔清代〕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钩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

怕入广寒宫阙。不如归去,难忘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刘和州

刘过刘过 〔宋代〕

草树荒寒晚叶枯,又寻短棹泛焦湖。
场经古战心欲折,客老诸侯饥更驱。
去国寂寥从白眼,筹边谋画看洪儒。
袖诗来谒公就态,曾说襄阳而座隅。

吴姬曲六首 其五

王冕王冕 〔元代〕

吴姬醉,对面接花作娇态。腰柔颈软未成眠,斜倚东风说憔悴。

坐中狂客不胜情,笑拍香肩呼小妹。呼小妹,明日园林树如盖。

哓莺

田锡田锡 〔宋代〕

春宵已阑更点急,烟柳蒙蒙露花溼。
画堂深邃楼阁寒,碧纱窗中月华入。
早莺百啭催朝阳,簧言绮语何铿锵。
云飞雨散梦初破,闻时满枕梨花香。
声宛转,十三弦高指拨软。
宫喉徵舌多改变,圆於珠,
细於线。韵玲珑,
湘纪调瑟烟霭中。珠缨宝玦遽相触,
东风细响修篁丛。或织柔兮同彩缕,
绣得际,菊花毛衣金作袂。
一片苏张俊辩心,长与春皇巧游说。

送翁卷入山

赵师秀赵师秀 〔宋代〕

已送山民归旧庐,子今复去我何如。
渐成老大难为别,早占清闲未是疏。
小雨半畦春种药,寒灯一盏夜修书。
有人来问陶贞白,说与华阳何处居。

又过妙智寺后因赋

董嗣杲董嗣杲 〔宋代〕

我貌甚癯棘,极爱山林住。
才说庐山去,不惮葺芒屦。
郁怀得少解,动脚即健步。
谁言多岌业,堂堂大驿路。
万景山渺莽,旷游惬心慕。
荒坊偶小憩,周览入薄暮。
西隅壁灰净,半堵若缣素。
方此欲题名,已触野僧怒。

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 其一

乌斯道乌斯道 〔明代〕

青天湛秋水,明月扬素波。浮云自何来,漫漫掩星河。

中宵月离毕,晨朝俾滂沱。蝶蝀乃止之,时雨良不多。

天道本无意,咄咄其如何。

别群玉同舍

方岳方岳 〔宋代〕

才入蓬山路已迷,青虬夜吼又东西。
荼蘼略有一日雅,藓石未乾千佛题。
册府敲茶玄鹤舞,军门草檄玉骢嘶。
群仙定说粗官在,台史今占太白低。

送惠懃上人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遽告我行何所之,东南尔土尔自知。
山水佛事不暇说,去何速兮来何为。
公卿贵人见尔喜,为尔买屋丐尔资。
王城幸可乐岁月,野鹤终是思陂池。
去去云霞不容侣,却应来此如前时。

虞美人 寄云中完颜公

耶律履耶律履 〔宋代〕

水收霜落云中早。群雁云中道。夜来明月过西山。料得水边石上不胜寒。

黄尘堆里人相看。未惯云林眼。当年曾说探崆峒。怕有黄庭消息寄西风。

© 2023 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