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高适 高适〔唐代〕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
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
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
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
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
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
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理道资任贤,安人在求瘼。
故交负灵奇,逸气抱謇谔,
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
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
飘摇劳州县,迢递限言谑。
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
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讬。
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
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
且欲同鹪鹩,焉能志鸿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从离开京城长安,我的心就忧郁寂寞。
十年间困守章句,可万事空自寥落。
北行登上了蓟门,见到那茫茫的沙漠。
倚着剑面对着战争风尘,令人慨然怀想汉代名将卫与霍。
我拂衣离开燕赵,赶着马可怅然不乐。
大白天走在沧洲路上,傍晚时赶到邯郸城郭。
酒店里有时留下踪影,渔潭边常常栖身落脚。
一个人赶路备尝艰险,看尽了世上的善恶。
拯救穷民是我的夙愿,哪怕会杀身鼎镬。
皇帝的心愿在保存古风淳朴,时下的习尚却又何等轻浮浇薄。
治国之道要靠任用贤才,安定民心必须关心民瘼。
二位老友都堪称奇才,超逸不凡又直言不阿。
身怀经世济民的谋略,写下了继承建安风骨的诗作。
才华声望早已著称,风节信谊一贯重言诺。
可你们各自操劳于州县,相隔千里阻隔了谈笑戏谑。
我向东神驰远望那贝丘,向西回顾尽头是虢略。
淇水空自流过,浮云也不能寄信请托。
我的才略倘能被赏识任用,登天之路就不会茫无着落。
不然再买下几亩山田,亲自挖井耕作。
姑且自比那鹪鹩,哪能有志于鸿鹄。

注释
1.薛三据:河中宝鼎(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南宝鼎镇)人,盛唐诗人。
2.章句:本指章节句读,诗中指为仕进而读书。
3.风尘:边地多风沙,此处兼指战伐之气。
4.卫:指汉武帝时名将卫青,曾先后四次出击匈奴,获大胜。
5.霍:指汉代名将霍去病。
6.拂(fú)衣:古人要起行,必先拂其衣,后常用来指洒脱离去。
7.燕赵:皆用古称,指战国时燕国(今河北北部和北京市)、赵国(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东部、河南省北部)一带。
8.沧(cāng)洲:水曲之地,后世常以指隐者居住的地方。
9.刍(chú)荛(ráo):打草砍柴的人,诗中指贫民百姓。刍:割草。荛:柴草。
10.干(gān):犯。
11.鼎(dǐng)镬(huò):诗中指烹煮酷刑。
12.理道:即治道,“治”字避唐高宗李治讳而改为“理”。
13.安人:即安民。“民”字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为“人”。
14.求瘼(mò):访求民间疾苦。
15.故交:指薛据及郭微。
16.灵奇:不同凡俗的才气。
17.謇(jiǎn)谔(è):正直。
18.经济具:经世济民之材。
19.建安作:具有建安风格的诗文。
20.鸣:突出地表现出来。
21.风期:指风节。
22.劳州县:操劳于州县的吏务。
23.迢(tiáo)递(dì):路途遥远。
24.限:阻隔。
25.贝丘:古地名,同名者有三处,诗中指春秋齐国之贝丘,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贝丘乡。
26.虢(guó)略:地名,因春秋虢国境界而得称。今河南省灵宝县城旧称虢略镇,即其地。贝丘、虢略,当为薜、郭所在之地。
27.天路:原指登天之路,诗中比喻指显达、实现抱负之路。
28.耕凿(záo):指隐居不仕。
29.鹪(jiāo)鹞(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
30.鸿(hóng)鹤(hè):即鸿鹄,比喻有大志向的人。▲

鉴赏

第一部分

  从开始到“安人在求瘼”二十二句为第一部份,叙述早年之经历和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开篇诗人就截取“别京华”这一经历,将自己萧条冷落的悲凉心境倾吐出来。诗人二十岁时初到长安,踌躇满志,想在长安建功立业,但“布衣不得干明主”的现实打破了他的幻想。严酷的现实使他猛然醒悟,出生贫寒的诗人根本没有进身之机。第二句中用一“乃”字,不但表现出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转折,而且巧妙地过渡到下文的叙述。在天真的诗人面前,“别京华”只是他仕途不幸的开始。紧接着“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十字,又叙写了自己以“章句”之学求仕的巨大挫折。文路不通,改走武路,诗人“单车入燕赵”(《酬裴员外以诗代诗》),欲从军边疆,沙场报国建功。他“登蓟门”而遥望,只见沙漠之茫茫,“风尘”(喻边患)之四起,痛悼时艰,“倚剑”感愤,但不料请缨无路,报国无门,不禁遥想汉代的卫青、霍去病得遇雄主,驰骋疆场,建不朽之功业,垂万古之英名,自己却空怀抱国志不免感慨万分。紧接着以“拂衣”、“驱马”两个动作描写,把他对权势压抑的睥睨之态,曲郁难伸的失意之情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他怀着一腔愤懑走向社会下层。“沧州”(水曲之地,此指隐居者所居的地方)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迹,邯郸城廓闪动着他的身影,时而“淹留”于“酒肆”之中,时而“栖泊”于“渔潭”之上,孤独寂寞,尝尽“艰险”;人间“善恶”无不穷尽。然而,诗人“穷且益坚”,长期的挫折,更激励他昂扬奋发。“艰险”的生活,使他对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了解,更唤起他济世救民的壮志。因此文势至此,突起波澜,唱出了“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的宏伟抱负。“刍荛”,本指割草打柴的人,此指广大穷苦人民,“鼎镬”,是古代施行烹煮酷刑的容器。两句意思是:我愿意拯救老百姓的苦难,谁还顾及由此而触怒当权者而遭到致命的酷刑呢?紧接着“皇情”二字,以纯朴敦厚的上古遗风,与当今“浮薄”的“时俗”相对比,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合理性,并进而提出“任贤”“安人”“求瘼”(瘼,疾病,此指人民的疾苦)的具体措施。以上六句,言简意赅,可谓诗人一生政治理想的纲要。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故交”以下六句。先宕开一笔,以己及人,回应“酬薛三据”的题旨,继而以“灵奇”赞其不同凡俗的才气;以“謇谔”颂其耿直敢言的品格;以“隐轸”夸其经世济民才略的富盛,以“建安风骨”喻其诗作的慷慨激昂,至于才能声望的“先鸣”,风度信谊的超拔和真诚,那更是有口皆碑。薛据虽“自持才名”,但不过主簿县令而已,郭微亦不过一“少府”。这不但不能一展大志,而且为“州县”琐事所羁,为地域的阻隔所“限”,连“言谑”之机也没有,只能神“驰”“贝丘”,“西顾虢略”(贝丘,今山东博兴县南。虢略,今河南嵩县西北,可能是薛郭二人所在之地),遥寄相思罢了,这其实就是对他们极大的讽刺。所以,诗人的感情再度强烈地喷发出来。“淇水”东流,“浮云”飘逝,己之理想俱“不堪托”,一种时不我待的焦虑,一腔为国为民的热忱,使诗人不禁发出“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的强烈呼喊。最后四句,以“不然”二字再一转折,设想自己若不被赏识,决心“耕凿”一生,自食其力。如“鹪鹩”营巢,一枝足矣自况(见《庄子·逍遥游》),就不能效“鸿鹤”高飞,一举千里。这个结尾,从字面上看,似乎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潇洒出尘的恬静心情,其实是正话反说,他一生对政治十分热衷,决没有真正归隐的想法,诗人的愤懑之情是不难体会到的。▲

创作背景

  这是高适早年的一篇重要作品,约作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春由蓟北南返宋中途中的淇水之滨。时年诗人三十五岁。诗中借与薛据和郭微的酬唱之机,叙述和披露了自己大半生的坎坷遭遇。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广陵五题其五次韵子由题光化塔

秦观秦观 〔宋代〕

古佛悲怜得度人,应缘来现比丘身。
水流月落知何处,花发莺啼又一春。
方外笑谈清似玉,梦中烦恼细如尘。
老僧自说从居此,却悔平时事远巡。

书宜城修水渠记後奉呈朱寺丞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因民之利无难为,使民以说民忘疲。
乐哉朱君鄣灵堤,导鄢及蛮兴众陂。
古渠废久人莫知,朱君三月而复之。
沃土如膏瘠土肥,百里岁岁无凶菑。
鄢蛮之水流不止,襄人思君无时已。

丙戌七夕入衡阳境独游岸傍小寺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七年暑中行,道路万里赊。今夕已七夕,我犹在天涯。

系船苍石根,人影散晚沙。上岸是修竹,仄径如行蛇。

茅屋四五间,往昔佛所家。经禅劫火尽,旧观初萌芽。

墙叠古瓦盆,僧披破袈裟。喜闻拄杖声,扫地自点茶。

何以为我娱,冰雪汲井花。一洗十日渴,分凉到童髽。

盈盈牛女期,不著雨洗车。疏星银汉动,新月玉钩斜。

更呼老奚官,卷芦作鸣笳。莫惊潭中龙,聊起栖树鸦。

初夏闲居

陆游陆游 〔宋代〕

水边茆屋两三间,野叟幽人日往还。
两卷硬黄书老子,数峰破墨画庐山。
功名会上元须福,生死津头正要顽。
试说龟堂得力处,向来何啻半生闲。

金马关别青厓

黄衷黄衷 〔明代〕

晴和风日正酣春,柳色那堪送远频。道古不辞青眼别,路岐谁遣白头新。

昨宵良晤曾占梦,同省高怀类饮醇。旧里莫寻鱼鸟约,升平难负致君身。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

赵蕃赵蕃 〔宋代〕

去年洞贼惊郴道,闻说居民甚可悲。
太守只今谁漫叟,舂陵示吏两篇诗。

寄林敏夫二首 其一

赵蕃赵蕃 〔宋代〕

闻说君家家具区,秋风应熟季鹰鲈。虽云祸福有倚伏,要是知几失早图。

东林日长老请赞

释师范释师范 〔宋代〕

无德可崇,无善可从。
近之不吉,远之必凶。
傲慢释迦文,说甚临济宗。
谁知目视凌霄外,意在庐山五老峰。

怕春归 秋山道中,中夜闻落叶声有作

蔡松年蔡松年 〔宋代〕

老去心情,乐在故园生处。客愁如隋堤乱絮。秋岚照水度黄衣,微雨。记篷窗、旧年吴楚。飘萧鬓绿,日日西风吹去。梦频频、萧闲风土。橙黄蟹紫醉琴书,容与。向他年、尚堪接武。

闻秀实归自临安有新作戏以小诗寄之四首 其二

王洋王洋 〔宋代〕

宫妆十样向眉头,传道人间不解愁。说与眉端向人意,元和才子旧风流。

© 2023 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