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刘克庄 刘克庄〔宋代〕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举都捆麻火把在夜里走了十里有余,只顾得挑都诗囊赶路却丢掉了衣囊。天气寒冷道路湿滑马蹄都冻得发僵,原来是王先生实之来送刘先生克庄。
酒喝到半酣耳根子发热谈论都文章,论说声惊倒了邻居的墙推倒了胡做。旁观的人拍手笑这两人太粗疏狂放,我们回应说粗疏又怎样狂放又怎样!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句句平收。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
余赴广东:这一次刘克庄是到广东潮州去做通判(州府行政长官的助理)。实之:王迈,字实之,和刘克庄唱和之作很多。有《臞轩集》。
束缊(yùn):用乱麻搓成火把。宵行:由《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诗囊:装诗书的袋子。
元:通“原”。王郎:指王实之。
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暗用其意。
胡做:坐具,即交椅,可以转缩,便于携带。
疏狂: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冬,当时刘克庄被贬广东任广南东路提举常平官,王迈为之送行。王迈,字实之,是刘克庄的好朋友。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与友饯别的令词。全篇表达了词人傲视世俗的耿介个性,是他主动向社会发动“攻击”的狂放表现。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

  上片写临行前的情景——刘克庄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先写自己将在天亮之前拿着火把,走十多里的路,不可背负过重,便把衣囊抛弃,只挑着诗囊上路。豪爽的性格与嗜诗如命的心情于此可见。“宵行”已露旅途之苦。

  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自然不肯轻易抛掉。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三句,先从自然条件的恶劣写旅途之艰苦,再点友人相送之谊。“天寒路滑马蹄僵”,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王郎”送“刘郎”,用典巧妙。“王郎”暗指友人系“王谢”望族之后,而“刘郎”则为被贬谪者的代称。

  下片写饯别情景。二人分手在即,却并不伤别感慨,而是痛饮酒酣,豪情满怀,谈文论诗,睥睨世俗,狂放不羁。二人高谈阔论,以致惊动了东邻西舍。词人曾以《落梅》诗受谤免官,他对此十分不平,所以最后三句写道:当别人笑他疏狂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他们,并不以疏狂为意。这正是对当时束缚思想的、严酷的礼法制度的挑战和抗议。

  “酒酣耳热说文章”,从结构上说,是上片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作为下片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排颇显匠心。“酒酣耳热”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发,兴会正浓的时刻。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说文章”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云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两句,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前句写客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拍手笑”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这首词体现了刘克庄词风雄伟豪放的一面,也反映出他继承了辛弃疾的革新精神,同时又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

简析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为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上片写临行前的情景,下片写饯别情景,情、景互相生发,颇为生动。全词忧愤深沉、豪情激越,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特点,体现出辛派词人的特色。

刘克庄

刘克庄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猜您喜欢

江东巡部纪行

袁甫袁甫 〔宋代〕

春过三之一,轻车走阡陌。
平坂抹池阳,迤逦山路埆。
凤颠吹人面,雪滑皲人足。
忽然铜钲挂,九华醒两目。
自经千万劫,寒翠光堪摘。
半霄非人间,大江横其侧。
行行逼宣州,麻姑正面矗。
且上敬亭山,感慨怀李白。
听说三洞天,渴见恨无翮。
岩幽鬼神哭,罅开星月烛。
金沙烂吾前,祖师灯未没。
赓酬二三子,不觉诗笔秃。
歙州我旧游,迎笑儿童簇。
本无棠荫芾,漫云恩波沐。
黄山怅无缘,不得搜仙窟。
祁门山何如,险与石埭埒。
山花溪边明,时有新凫浴。
古木龙吟啸,巨石虎蹲伏。
伟哉岳鄂王,提兵旧盘礴。
像设俨遗祠,光芒射斗宿。
凌晨拜祠下,忧思心恻恻。
无心惜落花,惟愁民捐瘠。
浮梁与乐安,五十笔步百。
幸瞻慈湖祠,风声尚堪忆。
钟君我所敬,能续兹湖脉。
乍合又倏离,人事渺无极。
别友情无奈,看山意无足。
山围如城郭,渐逼鸣山麓。
父老阑道叫,一路藉神福。
问尔所欲何,作庙新奕奕。
我来为尔民,尔欲我筹度。
越宿至芗溪,三山森在列。
顾我一瓣香,端为象翁设。
象翁百世师,此道揭日月。
书堂卜筑成,屋与人俱杰。
深夜济济容,学子纷四集。
前廊问伊谁,同门旧知识。
新知有二郑,操行端矩获。
此学其兴乎,欲去令人惜。
大字书磨崖,字径二三尺。
匆匆过安仁,交友相追逐。
汤董最可人,吉德侔金玉,
干越今称贤,闾阎声籍籍。
此声买无价,民彝知未灭。
我行三千里,六十零四日。
明当抵番江,秉烛写胸臆。
若夫谘熟事,多赖诸贤力。
云何略不书,此是使者职。

题李唐牧牛图四首 其四

刘崧刘崧 〔元代〕

天寒放牛迟,野旷风猎猎。独来长林下,吹火烧山叶。

【仙吕】一半儿_别时容易见

宋方壶宋方壶 〔元代〕

别时容易见时难,玉减香消衣带宽。夜深绣户犹未拴,待他还,一半儿微开
一半儿关。

留窗陈氏书斋

胡仲参胡仲参 〔宋代〕

因访吟朋到竹居,春寒策策动窗虚。
几翻好雨偏留客,一盏青灯共读书。
徐孺旧曾亲下榻,陈遵见说好投车。
与君静夜评心事,万斛闲愁尽扫除。

和魏元明四月菊

黄榦黄榦 〔宋代〕

鹈鴃才鸣歇众芳,忽看佳菊变秋光。
江头雨涨梅同游,陇上风情麦正黄。
莫等重阳拚一醉,不愁长夏日微凉。
篱根休遣儿曹见,又说犁花捧寿觞。

水调歌头 赠宝奄

李道纯李道纯 〔元代〕

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余。双全道法,横拈倒用总由渠。只这元神元气,便是天兵将吏,除此外都无。说与洞蟾子,定里作工夫。守为胎,用为窍,假为符。既明此理,何须苦泥墨和朱。若使精凝气固,便可驱雷役电,妖怪悉皆诛。行满功成日,谈笑谒仙都。

送王敬之行人使高丽

王缜王缜 〔明代〕

使君一点度辽城,千里騑騑四牡轻。玉节遥从天上至,锦袍偏照海边明。

山围城郭玄菟在,江定风波绿鸭平。想得少年惊绝域,半誇麟凤半蓬瀛。

颂古九十八首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口说难穷意普通,世间希有义和同。
三春万卉皆含笑,装点繁花只一风。

吊扬州琼花

郑思肖郑思肖 〔宋代〕

南土新飞劫火灰,琼仙恋国暗惊猜。定应摄向天宫种,不忍陷于胡地开。

花死青春禽鸟哭,城埋黑气鬼神哀。一朝枯蘖变高树,传得欢声沸似雷。

菩萨蛮 七夕作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锋棱磨尽方藏拙。老怀羞对天孙说。风叶动清商。依稀似九章。飘萧双鬓雪。卧看弯弯月。月缺有时圆。人无再少年。
© 2023 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