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病中游祖塔院

苏轼 苏轼〔宋代〕

紫李黄瓜村路香,乌纱白葛道衣凉。
闭门野寺松阴转,欹枕风轩客梦长。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村路上紫李黄瓜一阵阵芳香,戴着乌纱帽穿着阴葛衣道袍只觉十分清凉。
野寺里闭门休息任他松阴转移,斜倚枕头睡在有窗槛的小室午梦正长。
因病得到闲暇确实不错,安心就是医治一切疾病的良方。
僧人不吝惜阶前衣洌的泉水,借给我容器让我随意品尝。

注释
祖塔院:即虎跑寺,在杭州虎跑山上。寺内有泉(虎跑泉)自山岩中流出,衣洌胜常。为西湖名胜之一。
乌纱:本是官帽,至唐时,已逐渐流行于民间。
葛布:以葛的纤维织成的布,俗称夏布。
道衣:僧道所穿之服,亦指家居穿的道袍。
野寺:野外庙宇。
欹枕:斜倚枕头。欹:通“倚”,斜倚,斜靠。
风轩:有窗槛的小室。
殊不恶:确实不错。
安心是药:《景德传灯录》卷三:“光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我与汝安心竟。’”本意是安心要靠自己,不假外求,这里则进一步说,得病亦是心有未安的表现。
道人:这里指僧人。
阶前水:指虎跑泉水,味极衣洌。
匏樽(páo zūn):葫芦作的酒樽,泛指饮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所作,这一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一个夏日,作者病稍和,有了游览的兴致,此诗便是游玩祖塔院有感之作。

赏析

  诗中所写紫李黄瓜的乡村风光,与乌纱白葛道衣装野的诗人,搭配成一幅色彩清丽、情调脱俗的图画。而野寺的幽静清凉正宜于病中的诗人休息,于是诗人由此深深体悟了因病得闲的妙处,并借佛祖故事表明,此诗安处是医瓜一切身体与灵魂创伤的良方。末二句归结到和僧侣自然而亲切的关系,以见诗人自己已经“近道派的内诗境界。全诗写景有味,蕴含着更深的哲理。

  诗的开头写到祖塔院去的村路景物和作者的服饰。在村路上看到紫李黄瓜的色彩和香味,作者戴着乌纱帽、穿着白葛衣,感觉凉快。《冷斋夜话》称:“哲宗间右珰陈衍:‘苏轼衬朝章者何衣?’衍对曰:‘是道衣。’派朝章是上朝穿的官服,道衣是民间有道者穿的便服,较为凉快。接下来写到了祖塔院,通是在野地里的寺庙,故称“野寺派。作者在病中,所以在寺里闭门靠枕,就入梦乡了。当时是夏天,所以开着轩窗迎风,称“风轩派;因为入梦的时间较长,所以醒来看到窗外的松阴转移了。这一联写在寺中的情景。

  作者在杭州做通判,与知州共理政事,平时不可能到庙里去游息。所以说:“因病得闲殊不恶,安诗是药更无方。派因为有病,所以有闲到庙里来休息,也是不错的事情。有了病,安诗就是药,不用再求药方了。佛家认为,人求安诗在于自己,自己认为诗安了就是,不用外求。作者更认为只要自己能安诗就能瓜病,不用再求药方了,结尾联系虎跑泉,说和尚借给匏瓢,供他自由自在地喝泉水。

  这首诗的构思,先写到寺前的路上景物,联系诗人自己的装野。次写到寺后的情景,结合诗人病中情事,再跟祖塔院的祖师慧可联系,从慧可询问安诗的方法想到诗人自己的病。诗人把院僧同自己联系,归结到虎跑寺的泉水。这样的结构,容易形成一种可供后人摹仿的写诗样式。纪昀指出,苏轼这首诗“易于摹仿派,说明他的写法,按照游祖塔院的经过来写,可以供后人取法。钱钟书《宋诗选注》说,陆游除爱国诗外,还有“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派纪昀讲“此种已居然剑南派派,就指这一方面的诗,苏轼这首诗正是例证。它的艺术特色,就是闲适细腻,像“因病得闲派,“歌枕客梦派,“松阴转派,“安诗是药派等等都是。纪昀的批注指出,“剑南别有安身立命之地派,钱钟书又指出:“什么是诗家的生路、‘诗外’的‘工夫’呢?派“他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派“换句话说,要做好诗,该跟外面世界接触,不用说,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通种陷人坑。派就苏轼这首诗而言,虽然容易让后人摹仿,但它从生活中来,也是创造。后人摹仿这样的写法,这是后人的事,对苏轼来说却是他自己的创造。▲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陈时柏

程珌程珌 〔宋代〕

陈未亡时柏已苍,风来历历说兴亡。
世臣元不如乔木,阅尽中原几战场。

莹甫寓中有蓼花一枝属赋

陈曾寿陈曾寿 〔清代〕

春花适游观,秋花适独坐。徐子官如僧,孤集一蓼可。

袅袅轻红花,偏后江湖堕。夜雨孤榻悬,归梦常自柁。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其二

黄庚黄庚 〔元代〕

异人钟秀气,草木亦精神。见说为渔父,谁知悟道真。

仙家多胜景,世路有迷津。安得骑黄鹤,相随入昊旻。

夏日游太湖 其二

周南周南 〔宋代〕

气逼梅天溽,衣沾溜雨篷。暗潮留地灢,阔水架天风。

黯黑初星出,颠狂一瓠空。孙翁无片纸,说得五湖同。

柬邓尚龙尚虎尚义昆弟

张嗣纲张嗣纲 〔明代〕

昨日满香馀,梨园兴不虚。学翻新谱曲,閒说古人书。

已具青盐榼,聊扳白鹿车。飘然无俗虑,乐意竟何如。

晚步阡陌见水珠逡逡上沿苗叶月华露彩相映清

姜特立姜特立 〔宋代〕

月璧上遥巘,水珠生晚苗。
田家足清旷,野步自超摇。
有叟谈耕凿,无人说市朝。
却怜膏火地,车马客尘嚣。

生查子

吕本中吕本中 〔宋代〕

残春雾雨馀,小院黄昏后。说道觅新词,把酒来相就。

酴醾插髻云,岁岁长如旧。不是做词迟,却怕添伊瘦。

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

高启高启 〔明代〕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驾频出。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

燕国佳人号顺时,姿容歌舞总能奇。中官奉旨时宣唤,立马门前催画眉。

建章宫里长生殿,芍药初开敕张宴。龙笙罢奏凤弦停,共听娇喉一莺啭。

遏云妙响发朱唇,不让开元许永新。绣陛花惊飘艳雪,文梁风动委芳尘。

翰林才子山东李,每进新词蒙上喜。当筵按罢谢天恩,捧赐缠头蜀都绮。

晚出银台酒未销,侯家主第强相邀。宝钗珠袖尊前赏,占断春风夜复朝。

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世间遗谱竟谁传,弟子犹怜一人在。

曾记《霓裳》学得成,朝元队里艺初呈。九天声落千人听,丹凤楼前月正明。

狭邪贵客回车马,不信芳名在师下。风尘一旦禁城荒,谁是花前听歌者。

从此飘零出教坊,远辞京国客殊方。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

相逢为把双蛾蹙,《水调》、《梁州》歌续续。江南年少未曾闻,元是当时供奉曲。

朝使今年海上归,繁华休说乱来非。梨园散尽宫槐落,天子愁多内宴稀。

始知欢乐生忧患,恨杀韩休老无谏。伤心不见昔人歌,汾水秋风有飞雁。

此日西园把一卮,感时怀旧尽成悲。含情欲为秋娘赋,愧我才非杜牧之。

白马关

杨旦杨旦 〔明代〕

怪石巉巉水乱流,柳匀新绿弄春柔。满陂芳草眠黄犊,风景居然似建州。

阅旧稿见乔丞相诗跋因成此诗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三十年前旧诗册,两行钧翰俨如新。
自甘白屋为寒士,敢说英扉有故人。
五雨十风勤燮理,九州四海费经纶。
年逾八十貂蝉贵,不负明君恐负身。
© 2023 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