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香子·秋与

苏轼 苏轼〔宋代〕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朝来 一作:秋来;光阴如箭 一作:飞英如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夜霜降寒风骤起,梧桐叶落纷纷,我无处回避是己衰老的面容。秋风问我为何这样,我没有说话,只是用手在空中书写。人老了,有时沉醉有时沉三有时慵懒。
早晨来到院子里,感叹时光荏苒,岁月流逝,默默催人老身患一身三。如今万念俱空,把所有心事,都换作千杯酒来饮。哪管它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三种。
霜风:刺骨寒风。
衰容:衰老的面容。
不语书空:不说话,用手指在空中虚画字形。此处用典表示胸中愤懑。
慵(yōng):困倦。
侬:我,系江浙方言。
付与千钟:交付酒杯,即以酒浇愁之意。钟,酒器。
酒花:指斟酒时酒面泛起的珠花。
眼花:这里指视线。
烛花:指蜡烛的火焰。▲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词创作于作者晚年,属悲秋之作。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议论。

  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接着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片叙事议论,写词人早上醒来,来得庭院,感叹时光易逝,来日无多,而当时处境,只能让他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光阴似箭,强烈地表现出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

  此词上下片采用对称结构,但时序上却有“昨夜”与“今朝”的先后承递关系。词中描述了两幅衰容,一是霜风昨夜入梧桐、今朝来庭下的萧瑟冷落;一是词人病后意慵懒、酒后眼花乱的潦倒颓放。

  全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它硬语盘空,借秋日病愈,抒发了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流露出风烛残年的悲伤。

  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得真切。全词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创作背景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迁惠州后,苏轼于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七月痔疾发作,八九月间始愈,时已至深秋,与此词所写景色相合,他也步入人生的晚年,此词或许是作于这个时候。

简析

  这首词属悲秋之作。其上片写景抒情,“霜风”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醉、病、慵”则高度概括出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其对社会和人事的无望。下片即景议论,“飞英”预示着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增添了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展现出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这首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表达了词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对于时光易逝、老年无奈的感慨。全词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

王恽王恽 〔元代〕

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
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
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
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
我无不死药,兀兀随化迁。
所未定知者,修短迟速间。
幸及身健日,当歌一樽前。
何必待人劝,持此自为欢。

翳翳窬月阴,沉沉连日雨。
开帘望天色,黄云暗如土。
行潦毁我墉,疾风坏我宇。
蓬莠生庭院,泥涂失场圃。
村深绝宾客,窗晦无俦侣。
尽日不下床,跳蛙时入户。
出门无所往,入室还独处。
不以酒自娱,块然与谁语。

朝饮一杯酒,冥心合元化。
兀然无所思,日高尚闲卧。
暮读一卷书,会意如嘉话。
欣然有所遇,夜深犹独坐。
又得琴上趣,安弦有余暇。
复多诗中狂,下笔不能罢。
唯兹三四事,持用度昼夜。
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
始悟独往人,心安时亦过。

东家采桑妇,雨来苦愁悲。
蔟蚕北堂前,雨冷不成丝。
西家荷锄叟,雨来亦怨咨。
种豆南山下,雨多落为萁。
而我独何幸,酝酒本无期。
及此多雨日,正遇新熟时。
开瓶泻樽中,玉液黄金脂。
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
一酌发好容,再酌开愁眉。
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忽然遗我物,谁复分是非。
是时连夕雨,酩酊无所知。
人心苦颠倒,反为忧者嗤。

朝亦独醉歌,暮亦独醉睡。
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
勿嫌饮太少,且喜欢易致。
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
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
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
一饮一石者,徒以多为贵。
及其酩酊时,与我亦无异。
笑谢多饮者,酒钱徒自费。

天秋无片云,地静无纤尘。
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
忆昨阴霖天,连连三四旬。
赖逢家酝熟,不觉过朝昏。
私言雨霁后,可以罢余樽。
及对新月色,不醉亦愁人。
床头残酒榼,欲尽味弥淳。
携置南檐下,举酌自殷勤。
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
乃知阴与晴,安可无此君。
我有乐府诗,成来人未闻。
今宵醉有兴,狂咏惊四邻。
独赏犹复尔,何况有交亲。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
临觞忽不饮,忆我平生欢。
我有同心人,邈邈崔与钱。
我有忘形友,迢迢李与元。
或飞青云上,或落江湖间。
与我不相见,于今四五年。
我无缩地术,君非驭风仙。
安得明月下,四人来晤言。
良夜信难得,佳期杳无缘。
明月又不驻,渐下西南天。
岂无他时会,惜此清景前。

家酝饮已尽,村中无酒贳。
坐愁今夜醒,其奈秋怀何。
有客忽叩门,言语一何佳。
云是南村叟,挈榼来相过。
且喜樽不燥,安问少与多。
重阳虽已过,篱菊有残花。
欢来苦昼短,不觉夕阳斜。
老人勿遽起,且待新月华。
客去有余趣,竟夕独酣歌。

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
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
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
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
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
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
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
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
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
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
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
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

湛湛樽中酒,有功不自伐。
不伐人不知,我今代其说。
良将临大敌,前驱千万卒。
一箪投河饮,赴死心如一。
壮士磨匕首,勇愤气咆(口勃)。
一酣忘报雠,四体如无骨。
东海杀孝妇,天旱窬年月。
一酌酹其魂,通宵雨不歇。
咸阳秦狱气,冤痛结为物。
千岁不肯散,一沃亦销失。
况兹儿女恨,及彼幽忧疾。
快饮无不消,如霜得春日。
方知曲糵灵,万物无与匹。

烟霞隔悬圃,风波限瀛州。
我岂不欲往,大海路阻修。
神仙但闻说,灵药不可求。
长生无得者,举世如蜉蝣。
逝者不重回,存者难久留。
踟蹰未死间,何苦怀百忧。
念此忽内热,坐看成白头。
举杯还独饮,顾影自献酬。
心与口相约,未醉勿言休。
今朝不尽醉,知有明朝不?
不见郭门外,累累坟与丘。
月明愁杀人,黄蒿风飕飕。
死者若有知,悔不秉烛游。

吾闻浔阳郡,昔有陶徵君。
爱酒布爱名,忧醒不忧贫。
尝为彭泽令,在官才八旬。
啾然忽不乐,挂印著公门。
口吟归去来,头戴漉酒巾。
人吏留不得,直入故山云。
归来五柳下,还以酒养真。
人间荣与利,摆落如泥尘。
先生去已久,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
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
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
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
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
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
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

有一燕赵士,言貌甚奇瑰。
日日酒家去,脱衣典数杯。
问君何落拓,云仆生草莱。
地寒命且薄,徒抱王佐才。
岂无济时策,君门乏良媒。
三献寝不报,迟迟空手回。
亦有同门生,先升青云梯。
贵贱交道绝,朱门叩不开。
及归种禾黍,三岁旱为灾。
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磋跎五十余,生世苦不谐。
处处去不得,却归酒中来。

南巷有贵人,高盖驷马车。
我问何所苦,四十垂白须。
答云君不知,位重多忧虞。
北里有寒士,瓮牖绳为枢。
出扶桑枣杖,入卧蜗牛庐。
散贱无忧患,心安体亦舒。
东邻有富翁,藏货遍五都。
东京收粟帛,西市鬻金珠。
朝营暮计算,昼夜不安居。
西舍有贫者,匹妇配匹夫。
布裙行赁舂,短褐坐佣书。
以此求口食,一饱欣有余。
贵贱与贫富,高下虽有殊。
忧乐与利害,彼此不相窬。
是以达人观,万化同一途。
但未知生死,胜负两何如。
迟疑未知间,且以酒为娱。

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
交流列四渎,清浊不相伤。
太公战牧野,伯夷饿首阳。
同时号贤圣,进退不相妨。
谓天不爱民,胡为生稻粱。
谓天果爱民,胡为生豺狼。
谓神福善人,孔圣竟栖遑。
谓神祸淫人,暴秦终霸王。
颜回与黄宪,何辜早夭亡。
蝮蛇与鸩鸟,何得寿延长。
物理不可测,神道亦难量。
举头仰问天,天色但苍苍。
唯当多种黍,日醉手中觞。

题张鹤野鸣鹤图

唐穆唐穆 〔明代〕

郁郁望青野,昂藏有仙姿。众鸟不比俦,孤高自幽奇。

嘎然向空啸,慷慨舒光仪。零零祥露降,袅袅清风随。

凛凛寒威斗,萧萧夜气吹。眷兹灵耿性,岂似浪味咿。

孤琴亦难宣,千载空中词。清晨入雷鼓,洛阳远闻之。

何况凌云冈,钧奏迭笙篪。志公飏林麓,庾子唳孝思。

何况托王土,宁忍噤明时。徽音不多得,一鸣震天逵。

鴳鸠既屏迹,鸾凤应相期。但作盛世鸣,不为尘网羁。

繄彼啄群鸟,终日受拘縻。含声樊笯中,低俛徒凄其。

悠哉九皋情,举世谁能知。

立夏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说与江湖故旧知,不曾得句未为诗。
一更一至五更五,半是搔头不寐时。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

晁说之晁说之 〔宋代〕

迷行常坎壈,守道自熙怡。
伐蛟不恃力,刺虎宁用机。
华屋非所尚,锚楹岂不宜。
未觉复盂安,讵知累卵危。

春归怨·问春为谁来

周端臣周端臣 〔宋代〕

问春为谁来、为谁去,匆匆太速。流水落花,夕阳芳草,此恨年年相触。细履名园,闲看嘉树,蔼翠阴成簇。争知也被韶华,换却诗人鬓边绿。小花深院静,旋引清尊,自歌新曲。燕子不归来,风絮乱吹帘竹。误文姬、凝望久,心事想劳频卜。但门掩黄昏,数声啼鴂,又唤起、相思一掬。

汉口别舍弟

曹鼎望曹鼎望 〔清代〕

汝从燕马去,我向楚州来。归梦随江水,离愁入酒杯。

暂分鸿雁序,先到凤凰台。有约迟冬杪,斋头看腊梅。

送真歇禅师

林季仲林季仲 〔宋代〕

我与真歇师,同年五十八。
对之竟颓然,百事付华发。
买舟系篱傍,一日来告别。
挽之不肯留,径山演法切。
佛法果何如,请师为指诀。
俯首无一言,苦欲相泯灭。
余漫述所闻,此法本无缺。
山河连大地,鸟兽暨鱼鳖。
抽至一蠛蠓,中含大千阔。
试即此身求,万象皆森列。
声色臭味等,六根能剖决。
阿谁使之然,未可计巧拙。
盍亦返故乡,子细自披抉。
当有无价珍,终身用不彻。
胡为浪驰走,千里访名刹。
环立广坐下,觑人摇辅颊。
譬如坐海底,巨浸从头没。
反问岸上人,觅水济我渴。
师闻抵掌笑,却道我饶舌。
径山堂未开,居士法先说。
儒生玩韦编,贝叶师所阅。
两家相诟病,久矣互侵伐。
孰如吾二人,一见意轩豁。
纵谈这个事,回出言词末。
古人知造车。不较出门辙。
看谁到长安,宁论胡与粤。
因书问答语,聊以赠真歇。
去去亦何之,千水涵一月。

答童

晁说之晁说之 〔宋代〕

何敢爱筋力,无劳戒励重。
但当知讳字,闻说是邪中。

题范良璧赞画说剑馀情卷 其一

程敏政程敏政 〔明代〕

横槊赋诗骚将喜,赋诗退虏老兵嗔。不知阅武场中士,说剑馀情得几人。

© 2023 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