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真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边远的山城,已是二月,树然还见不到一朵花。
有的是未融尽的积雪压弯了树枝,枝上还挂着去年的橘子;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
夜间难以入睡,阵阵北归的雁鸣惹起我的穷的乡思;病久了又逢新春,眼前所有景色,都触动我思绪如麻。
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注释
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距京城已远,故云。
山城:亦指夷陵。
“残雪”二句:诗人在《夷陵县四喜堂记》中说,夷陵“又有橘柚茶笋四时之味”。残雪:初春雪还未完全融化。 冻雷:初春时节的雷,因仍有雪,故称。
“夜闻”二句一作“留声渐变知芳节,人意的聊感物华”。归雁:春季雁向北飞,故 云。隋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感物华:感叹事物的美好。 物华 :美好的景物。
“曾是”句: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至景元年(1034),欧阳修曾任 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洛阳以花著称,作者《洛阳牡丹记 风俗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的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遨。”▲

主旨

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评析

  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但琢磨很细,意脉完足,有一种亲切流畅的风格。首二句是欧阳修很得意的。据《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他曾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后人也说它“起得超妙”。这两句一果一因,语气连贯;次序上先以“疑”领起,引出对于“疑”的解释,因此显得有波折而不平板;另外,它还寓含着诗人在受贬谪时期待和失望的心情。所以,虽说是有如口语的句子,其实写得很讲究。全诗的关系,也是一联紧接一联,意脉含蓄而绵细。唐人律诗多用平列的意象、断续或跳跃的衔接,欧阳修则力图将八句诗构成流动而连贯的节奏,这无疑是唐诗之后的一条新路。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欧阳修在这样一首普通的诗中表达了决不屈服的昂扬之志,道出了作者哲理性的人生思考。正是在这一点上,欧阳修的这首诗体现了宋诗注重理趣的革新特征。▲

导读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此诗乃次年春在夷陵 作。一本题为《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题目冠以“戏”字,是声明此篇不过是游戏之作,其实正是他受贬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饰之辞。全诗先是描写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接着抒发自己迁谪山乡的寂寞情怀及眷眷乡思,最后则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写景清新自然,抒情一波三折而真切诚挚,感人至深。开头二句起得超妙,欧阳修自己也颇为自得,他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蔡眦《西清诗话》)起句不凡,下面又环环相扣,故方回《瀛奎律髓》说:“以后句句有味。”陈衍《宋诗精华录》说:“结韵用高一层意自慰。”

  首句写夷陵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就应该花开满眼香气逼人了,但在此地却遍地荒凉。诗人表面上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是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天涯光顾一下这小城的官员呢?残雪压枝,但夷陵还有鲜美的柑橘可以品味,意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惊醒熟睡的竹笋,它亦积蓄着力量,正要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兴起乡思之情在所难免,而这乡思之情又变成乡思之病,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诗末两句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是大可嗟,故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日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

  此诗之妙,就妙在它既以小孕大,又怨而不怒。它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寄喻君臣、君民关系,是历代以来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臣关系的进一步拓展,在他的内心中,他是深信明君不会抛弃智臣的,故在另一首《戏赠丁判官》七绝中说“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而此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他的怀疑,也不失为一种清醒。但在封建朝政中,君臣更多的是一种人身依附、政治依附的关系,臣民要做到真正的人生自主与自择是非常痛苦的,所以他也只能以“戏赠”“戏答”的方式表达一下他的怨刺而已,他所秉承的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怨而不怒”的风雅传统。据说欧阳修很得意这首诗,原因恐怕也就在这里。▲

创作背景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简析

  《戏答元珍》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他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丧失自信,而是更多地表现出对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诗人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其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全不在意,表现出诗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猜您喜欢

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真闻信不猜,无去亦无来。
声闻无见解,人天几万回。

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一条楖栗杖,两头光晃晃。
打破须弥山,挂在眉头上。

回宿丕礼晓枕夜梦先师石翁先生正月初三日

湛若水湛若水 〔明代〕

鸟鸣客初觉,檐隙光渐发。欲起仍迟留,省事心已折。

哲人夜入梦,遗我一书札。恍惚不可读,意了字灭没。

展转隔幽明,哀歌思盈闼。

青楼怨寄郭生 其二

景翩翩景翩翩 〔明代〕

兀坐掩房栊,捧心讵娇态。闻说金张儿,懒出堂前拜。

子畅

赵蕃赵蕃 〔宋代〕

元祐于今几故家,要寻遗事渺难涯。虚名可愧铁炉冒,实美当知丙穴嘉。

柱后惠文余故窘,伍符尺籍子无嗟。神仙也说多官府,何物蜂房亦趁衙。

二月中休日黄帅领客登望海亭有诗因次其韵

王炎王炎 〔宋代〕

翚飞栋宇压危峰,面面风光入座中。
湖汐近通天阙下,蓬瀛疑在海门东。
巡行谁说秦皇事,疏凿今余夏后功。
空阔无边惟此地,君侯心与境相同。

云游歌

白玉蟾白玉蟾 〔宋代〕

云游难,云游难,万里水烟四海宽。说著这般滋味苦,教人怎不鼻头酸。

初别家山辞骨肉,腰下有钱三百足。思量寻师访道难,今夜不知何处宿。

不觉行行三两程,人言此地是漳城。身上衣裳典卖尽,路上何曾见一人。

初到孤村宿孤馆,鸟啼花落千林晚。明朝早膳又起行,只有随身一柄伞。

渐渐来来兴化军,风雨萧萧欲送春。惟一空自赤毵珉,囊中尚有三两文。

行得艰辛脚无力,满身瘙痒都生虱。茫然到此赤条条,思欲归乡归未得。

争奈旬馀守肚饥,埋名隐姓有谁知。来到罗源兴福寺,遂乃捐身作仆儿。

初作仆时未半月,复与僧主时作别。火云飞上支提峰,路上石头如火热。

炎炎畏日正烧空,不堪赤脚走途中。一块肉山流出水,岂曾有扇可摇风。

且喜过除三伏暑,踪迹于今复剑浦。真个彻骨彻髓贫,荒郊一夜梧桐雨。

黄昏四顾泪珠流,无笠无蓑愁不愁。偎傍茆檐待天晓,村翁不许住檐头。

闻说建宁人好善,特来此地求衣饭。耳边但闻惭愧声,阿谁可具慈悲眼。

忆著从前富贵时,低头看鼻皱双眉。家家门首空舒手,那有一人怜乞儿。

福建出来到龙虎,上清宫中谒宫主。未相识前求挂搭,知堂嫌我身褴缕。

恰似先来到武夷,黄冠道士叱骂时。些儿馊饭冷熟水,道我孤寒玷辱伊。

江之东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广闽淮海数万里,千山万水空碌碌。

云游不觉已多年,道友笑我何风颠。旧游经复再去来,大事忽忽莫怨天。

我生果有神仙分,前程有人可师问。于今历练已颟顸,胸中不著一点闷。

记得兵火起淮西,凄凉数里皆横尸。幸而天与残生活,受此饥渴不堪悲。

记得武林天大雪,衣衫破碎风刮骨。何况身中精气全,犹自冻得皮迸血。

又思古庙风雨时,香炉无火纸钱飞。神号鬼哭天惨惨,露冷云寒猿夜啼。

又思草里卧严霜,月照苍苔落叶黄。未得些儿真受用,如何禁得不凄凉。

偶然一日天开眼,陈泥丸公知我懒。癸丑中秋野外晴,独坐松阴说长短。

元来家里有真金,前日辛勤枉用心。即得长生留命诀,结茆静坐白云深。

炼就金丹亦容易,或在山中或在市。等闲作此云游歌,恐人不识云游意。

三堂道中寄公卷

吴则礼吴则礼 〔宋代〕

久坐懒成癖,谁令老作魔。
逢人说江海,著处是关河。
陇底烽燧暗,海门鸿雁多。
西楼云水白,犹奈酒樽麽。

题唐昌尉廨足山楼三首

钱时钱时 〔宋代〕

云奔浪卷入帘钩,说著坡仙万户侯。
剩觉足山看不足,几番烟雨上楼头。

五月十二日晚登平云亭得平字齐字

郭印郭印 〔宋代〕

路向林端出,云从屐齿生。
山风迎夕起,烟树接天平。
倚杖听僧语,窥檐待月明。
幽禽知客意,时送两三声。
© 2023 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