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今夜明月朗照,梅花疏影横斜,歌唱起《金缕曲》,回想起与佳人相聚的话语。谁人好像春风那样浅情,一夜之间,布满枝头的新绿代替了残红。
蘋草散发着芳香,好像传递着莲花将开的信息,双桨轻快的划动,心中企盼的美好时刻近了。采莲时候一定来吗?到那里,大醉之后,在花丛之中请人搀扶归去。
注释
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疏梅:疏影横斜的梅花。
金缕:指唐代流行的《金缕衣》曲调,乐府《近代曲辞》,传为唐时杜秋娘作。
文君: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此处借指歌伎。
浅:浅情。
替:代替。
蘋:一种大的浮萍。夏秋间开小白花。
佳期:美好的时刻。
无:否。
倩(qiàn):请。▲
展开阅读全文 ∨
词人在月色下看到梅花将落尽,感叹春天的逝去,听到《金缕曲》,又回想起了当初相聚的时光,不禁心生愁怨,遂作此词。
这首词寄托着对两个歌女的思念。起二句回忆当年金月下梅边听歌女唱《金缕衣》曲。次二句回应《金缕衣》曲意,怨恨歌女薄情。过片写眼前,盼望着到采莲时节,能与歌女一同荡桨湖中。末二句用倒装手法,曲折委婉,充满须情画意,与首句遥相呼应,意境浑成。此词结构严谨,情切意深,落笔疏拓,别具一格,用词嫣然,丽而有则。
起首二句回忆当年金月下梅边听这二位歌女唱曲,曲名《金缕衣》,词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宜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文君金此处借指唱曲的歌女,同时暗喻爱情关系。
次二句回应《金缕衣》中词意,说是经不起一夜春风,花枝尚未及折下,已经换上满枝绿叶,意金怨恨歌女的薄情。比喻新颖,含思凄婉。
过片写眼前景,从折花正香、莲花将开,联想到名叫折和莲的两位歌女,盼望金将要到来的采莲时节,能一同荡桨湖中。
最后二句为倒装句法,说是到了那时他将金花丛之中开怀一醉,让这两位歌女扶着归来;然而他又怀疑那时她们是否会来。曲折委婉,形象鲜明,特别是最后一句非常优美,充满了须情画意。与起句“疏梅月下歌金缕”首尾呼应,意境浑成,饶有美学意味。▲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代易时移,岿哉斯堂,肯搆依然。羡书摊百卷,争如昼锦,庾称万石,宁取三鳣。
帐里香芸,阶前带草,临水依塘只数椽。君家学,使田何辕固。
比室摩肩。
园林梓泽荒烟。惟绿字、丹文信可传。看允宗有角,终惭岳岳,孝先之腹,任尔便便。
户映缃青,阁销藜火,甥也宁云似舅贤。休如仆,但与书不读,白昼长眠。
玄云郁重阴,霖雨久逾大。平田偃颓波,万汇同一挫。
累累黍穗落,百亩不盈个。淮阳旧宜麦,未足供甑磨。
稊稗价亦增,谁能问粳糯。官租苦未给,生理安可作。
城市多游民,山林有遗饿。流离及沟壑,去住总无奈。
地连两畿迩,业恐千家破。近闻恩诏下,已放今年课。
汉臣发诸廪,唐法通百货。王事须贤劳,地曹有良佐。
名辞鸿胪籍,檄自尚书座。行哉车马艰,讵免泥涂涴。
东南民力竭,要使皇仁播。官虽问升斗,职岂在扬簸。
平生翰墨场,珠玉生咳唾。簿书剧裁决,馀暇得酬和。
群情恣幽眇,品类入搜逻。德泽乃膏腴,文章比糠莝。
举世轻迂谈,兹言我当坐。偶托平生交,因君识吾过。
君当策勋伐,极力起贪懦。聊因赠行什,预卜还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