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狱中上书

李斯 李斯〔先秦〕

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饬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变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王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我来秦国时,正赶上秦国领土狭小的时候。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数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足智多谋的人,使他们带着金玉等财物,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终于吞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君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而是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强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尊重大臣,提高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修筑驰道,兴建游观之所,以显示主上志满意得。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罚,减少税收,达成君主得到百姓拥护的意愿,使万民都拥戴皇帝,至死都不忘记皇帝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像我李斯这样作臣子的,所犯罪状足以处死,本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如今,希望陛下明察!

注释
逮:及,赶上。
阴行谋臣:暗中派遣足智多谋的人。阴,暗中。行,派遣。
资之金玉:使谋臣带着金玉等财物。资,供给,提供。
修甲兵:整顿武备。
饬(chì)政教:整顿政治法令。饬,整顿,修明。
官斗士: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官,授予官职。
盛其爵禄:提高他们的地位和俸禄。盛,满,多,增加。
卒兼:终于吞并。兼,兼并,吞并。
罪:名之为罪,实表其功。
胡:古代对北方或西方各部族的泛称。
貉(hé):通“貊”,东北部族名。
百越:东南部族名。
以固其亲:使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得到巩固。
更剋(kè)画:改变器物制度徽饰。古代车舆器具等都有等级徽饰,列国不同,秦统一后加以更改统一。剋画,车服器用;剋,通“刻”。
平:统一。
斗(dǒu):量器,十升为一斗,量器。
斛(hú):十斗为一斛。文章:这里指文字。
树秦之名:树立秦朝的名望。
兴游观:建筑皇帝巡游使用的离宫别馆。
遂主得众之心:达成君主得到百姓拥护的意愿。▲

创作背景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作者被赵高以无能不忠之罪构陷下狱。在狱中,作者受尽百般折磨与凌辱,屈打成招, “供认”了所谓“谋反”之罪。但他仍寄望于秦二世能省悟过来,并赦免自己,于是提笔创作此书上给秦二世。

赏析

  这封文书是一封充满冤郁与血泪的自白书,李斯以反语从七个方面陈述了其跟随秦始皇之后创立的功业,如辅助秦王兼并六国、扩大秦国疆土、辅助秦王巩固政权、提升大臣地位而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修筑驰道、减轻刑罚。不凡的政绩,却反语陈述,其全部的用意在于藉此表明对秦王朝的耿耿忠心,决无谋反之意,使秦二世明辨是非与忠奸,为自己昭雪冤曲,脱去缧绁之绊。其中有作者自负能言菩辩、建立丰功伟绩的信心,也有一种清白无污、心胸坦荡的气概,冤屈之情、愤激之态更是溢于言表。

  全篇要言不繁,措词委婉,文词简约而有力,意丰而理足,虽有溢美,但到底离事实不远。

李斯

李斯

李斯(?~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1-2]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 

猜您喜欢

病中兴感因成七诗寄蒲庵老禅 其三

乌斯道乌斯道 〔明代〕

猗兰畏阳盛,甘鞠惧虫食。昌阳恶溪涸,揭车伤土瘠。

上有寄生草,蒙茸托松柏。下有无名花,纷披弄佳色。

寻芳邈无人,空有馨香德。

颂古十首

释昙华释昙华 〔宋代〕

出得出不得,满面是埃尘。
愁人莫向愁人说,说向愁人愁杀人。

摸鱼儿·道醉乡

刘辰翁刘辰翁 〔宋代〕

道醉乡、无边无岸,一尊到彼殊径。是间转海人知处,尺地不教渠剩。尊亦瘿。问一斗消酲,一石犹难信。临风小等。记我友醒狂,相从有意,中路恨羌永。梅花晚,早已雪堆余鬓。此花宁复风韵。空寒独倚天为主,天又几时曾定。今为晋。看秦女山中,绿发垂垂顶。百年一瞬。叹高卧北窗,闲过五十,无说答形影。

万年春·云海蓬莱

姬翼姬翼 〔元代〕

云海蓬莱,瑶林琼树真仙种。彩鸾金凤。来往相迎送。说与人间,不信成无用。尘情重。牛毛冗冗。争作槐根梦。

读龙图梅公瘴说

邹浩邹浩 〔宋代〕

市门隐去不知年,蔽芾甘棠荫乐川。五瘴作时虽不染,一篇留诫指其然。

直须镂版人皆与,庶使绵区病可痊。更有奇方公未说,上医医国许心传。

雷逸老以仿石鼓文见遗因呈祭酒吴公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石鼓作自周宣王,宣王发愤搜岐阳。
我车我马攻既良,射夫其同弓矢张。
舫舟又渔缚鱮鲂,何以贯之维柳杨。
从官执笔言成辛,书在鼓腰镌刻臧。
历秦汉魏下及唐,无人著眼来形相。
村童戏坐老死丧,世复一世如鸟翔。
唯闻元和韩侍郎,始得纸本歌且详。
欲以毡苞归上庠,大官媕阿驰肯将。
传至我朝一鼓亡,九鼓缺剥文失行。
近人遇见安碓床,亡鼓作臼刳中央。
心喜遗篆犹在傍,以臼易臼庸何伤。
以石补空恐舂梁,神物会合居一方。
雷氏有子胡而长,日模月仿志暮强。
聚完辨舛经星霜,四百四十飞凤皇。
书成大轴绿锦装,偏斜曲直筋骨藏。
携之谒我巧趋跄,我无别识心旁徨。
虽与乃父非故乡,少与乃父同杯觞。
老向太学鬓已苍,乐子好古亲缣箱。
谁能千载师史仓,勤此冷淡何肝肠。
而今祭酒裨圣皇,五经新石立两廊。
我欲效韩非痴狂,载致出关无所障。
至宝宜列孔子堂,固胜朽版堆屋墙。
然须雷生往度量,登车裹护今相当。
诚非急务烦纪纲,太平得有朝廷光。
山水大字辇已尝,於此岂不同粃糠。
海隅异兽乘舟航,连日道路费刍粮。
又与兹器殊柔刚,感慨作诗聊激昂。
愿因谏疏投皂囊,夜观奎壁正吐芒。
天有河鼓亦焜煌,持比负鼎干成汤。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朱墨勾添眼底尘,今年春尽不知春。
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题唐昌尉廨足山楼三首

钱时钱时 〔宋代〕

云奔浪卷入帘钩,说著坡仙万户侯。
剩觉足山看不足,几番烟雨上楼头。

有客自关外来颇道边亭暴露之苦时子止兄方趋

晁公溯晁公溯 〔宋代〕

平凉歃血不濡齿,奚车辚辚临渭水。
一丸未及封函关,已复胡歌饮都市。
近闻移屯集岐下,战声日震长平瓦。
两军相持久未决,将军宝帐皆在野。
野田秋深风力劲,边云日满青泥岭。
三军雨立甲裳重,诸将露宿旃裘冷。
原头霜落黄芦,西风猎猎边亭寒。
从军之乐今有几,仲宣寄诗烦说似。

黄栗妻

郑文康郑文康 〔明代〕

不因洪水为豪民,逼向黄泉送此身。巡抚到来烦说与,一时似我尚多人。

© 2023 昂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