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温〔唐代〕
吕温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舟中作
樊阜 〔明代〕
山中题古墓
葛天民 〔宋代〕
次韵王监叔
陈著 〔宋代〕
予往来秦熙汧陇间不啻十数年时闻下里之歌远
李复 〔宋代〕
踏莎行·惊秋
明代·刘淑 〔明代〕
送中座主入广
释重顯 〔宋代〕
被旨往许浦阅兵风雨中舟过梅里
袁说友 〔宋代〕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释崇岳 〔宋代〕
寄林可山
胡仲弓 〔宋代〕
玉楼春 寿何平章
刘敏中 〔元代〕
泰山高压群山小。齐鲁百城青未了。岂知山更有聪山,暂出雨云周八表。
说山才说聪山好。便觉泰山功烈少。聪山天要慰苍生,山不可移人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