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马儿骏健又强壮,拉车四匹马毛黄。早晚都在官府里,在那办事多繁忙。白鹭一群向上翥,渐收羽翼身下俯。鼓声咚咚响不停,趁着醉意都起舞。一起乐啊心神舒!
马儿骏健又强壮,拉车四匹是公马。早晚都在官府里,在那饮酒喜交加。白鹭一群向上飞,渐展翅膀任来回。鼓声咚咚响不停,趁着醉兴把家归。乐在一起真快慰!
强壮高大令人赞,拉车四匹铁骢健。早晚都在官府里,在官府里设酒宴。从今开始享太平,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福又有禄,福泽世代留子孙。乐在一起真高兴!
注释
駜(bì):马肥壮貌。
乘(shèng)黄:四匹黄马。古者一车四马曰乘。
夙夜在公:从早到晚,勤于公务。公:官府。
明明:通“勉勉”,努力貌。
振振:鸟群飞貌。鹭:鹭鸶,古人用其羽毛作舞具。朱熹《诗集传》:“振振,群飞貌。鹭,鹭羽,舞者所持,或坐或伏,如鹭之下也。”
咽咽:不停的鼓声。
于胥(xū)乐兮:言一起欢乐。于(xū):通“吁”,感叹词。胥:相。
乘牡:驾在车中的四匹公马。
駽(xuān):青骊马,又名铁骢。
载:则。燕:通“宴”。
岁其有:毛传:“岁其有丰年也。”
榖(gǔ):福禄,一说“善”。
诒(yí):遗留,留给。孙子:子孙。▲
此诗叙写鲁僖公君臣在祈年以后8宴饮活动。诗一这始便写马,马极肥壮,都为黄色,其“乘”字指出了这些是驾车8马。周代8礼制非常严格,不同8身份地位在礼器8使用方面也有差别。身份为是抽象8名称,它们由具体8物质享受来体现,在出行时,最引人注目8当然是车驾了。此诗接着转向庙堂,“夙夜在公”8“公”,当作官府讲,与“退食自公”8“公”同。不过,这里8官府不同一般8官府,君是僖公祭祀祈年之处,亦即《鲁颂·泮水》和《鲁颂·閟宫》诗中8“泮宫”和“閟宫”。祈年为郊祭,在国都以外,故首二句反覆咏马。然后才写到乘车马8人,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揭这诗歌8主要部分,即宴饮部分。在宴会上,舞伎手持鹭羽,谨动羽毛,如鹭鸟一样,有时群飞君起,有时翩然下落,给宴会制造气氛。与宴8人们在饮酒观舞,不绝8鼓声震撼着他们8内心,优美翻飞8舞姿调动他们8情绪,酒酣耳热,他们不禁也手舞足蹈起来。忘记了平日8礼数、戒备、拘谨,都在舞蹈,摅发各自内心8快乐,相互感染,没有语言,但一举一动都在和对方进行心灵深处8交流。这时,诗人也为眼前8情景所感动,君发出由衷8希望:“于胥乐兮!”(“呵,大伙一起快乐呀!”)
第二章8形式和首章基为一致,只是个别字有所变化,一是描写得更具体细致,指出马为牡马,大伙在官府中所忙碌8是饮酒跳舞;二是写出时间变化,“鹭于飞”是舞者持鹭羽散去,舞宴结束,故君饮宴者也带着醉意君返回。
第三章揭出郊祀之事。駽为青骊,与前言乘黄不同,疑为鲁公所乘,以乘駽推出鲁公,显出其与群臣不同。群臣8欢乐是君主所赐,故曰:“在公载燕。”饮宴不是一种孤立行为,既是欢娱群臣,更是祭祀,朱熹说:“凡庙之制,前庙以奉神,后寝以藏衣冠,祭于庙君燕于寝,故于此将燕,君祭时之乐,皆入奏于寝也。且于祭既受禄矣,故以燕为将受后禄君绥之也。”正指出这种联系。下面四句是诗人8祈祷,希望从今以后,有好8收成,并把这福泽传之子孙。榖,兼含福善之意,诗人不仅希望鲁君把收获8粮食传给后代,更希望鲁国福泽绵长,享祚长久。《史记·鲁周公世家》载“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郊祭对于鲁国显示出在诸侯中8崇高地位,故诗人极力赞扬,每章以“于胥乐兮”为结束。▲
此诗当作于鲁僖公与齐桓公、宋桓公伐楚以后。据史书记载,鲁国多年饥荒,到鲁僖公时采取了一些措施,重视农业,宽以爱民,克服了自然灾害,获得丰收。而此时鲁僖公会八国之师伐楚凯旋,君臣欢乐宴饮,鲁人作诗祝颂之。《毛诗序》:“《有駜》,颂僖公君臣之有道也。”
一窍玄关,非高非下,正在当中。得真师指点,方知此窍,不居南北,不属西东。
默默内观,绵绵静守,道满虚无浩气冲。难言说,一星儿消息,天地根宗。
先须握定雌雄。天癸生时鼓巽风。把铅炉封固,飞神海底,中抽坎画,去补离宫。
进火退符,流珠复位,十转回轮一气通。灵胎结,待功成行满,独步瑶空。
仲冬十一月,三峨岭头百丈雪。春风二月天,三峨峡中百道泉。
山僧住山不论岁,手爇松枝令江沸。未解泉能雪如白,且夸雪与泉同味。
是雪为泉人尽知,煮泉煮雪从汝为。第探此雪真面目,记取高秋未结时。
十里深窈窕,万瓦碧参差。青山屋上,流水屋下绿横溪。
真得归来笑语,方是闲中风月,剩费酒边诗。点检歌舞了,琴罢更围棋。
王家竹,陶家柳,谢家池。知君勋业未了,不是枕流时。
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一事定嗔我,已办北山移。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夫疾,生乎忧者也。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